二十歲的那條線

Laurie Lu
Oct 1, 2022

--

2022–09–26

當初覺得遙遠的日子,時針總算來到這裡。想和十九歲的自己道歉,我沒有成為當時夢想的那個人,但一路上跌跌跌、撞撞撞,還是摔到現在了。

二十歲的那刻起,我期待不再放任絮叨自己的年幼無知,更排斥把年紀小當作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的理由,而是願意找資料、思考、解決問題,願意為自己的選擇和想法負責,接受別人的意見、具體地行動。

接受吧,一步步地走

十九歲開始最喜歡的強風吹拂,對無論剛入大學的自己或是開始新學年的自己,都有不同心得。從一開始的迷惘、到現在這部動漫更強調的堅持,將人生比喻為長跑更為貼切,只是現實中我們沒有賽道、沒有路標 — — 所以最後,就只能先找到最想要的那個終點了。

「時間好少,想做的事好多。」現在感受最深的事。真的好想努力珍惜在大學裡的每一天、想嘗試我未來可能做不到的事情,或是那些校園內才感受到的魅力。只是看著日曆一天二十四小時已經到達極限,我只能想:「承認自己的極限、排列出最該做的事。」

我的結論是,「只在乎自己在乎的、果決拋棄不必要的」:它們相輔相成,才能在眾多選擇中正視機會成本最小的選擇 — — 然後勇敢地拒絕其他沒有辦法完成的事情,在太多的選項裡專心地往前。

心無旁騖、不要好高騖遠,是我最應該學習的課題。

認識自己、承認極限

現在已經佔滿的時間和有限的專注力,是忙碌的生活。原本想要多加上一門通識課的自己,第二週就覺得撐不下去,只好果斷退選,即使上課內容對我來說還算有趣,但無法專注的感受特別明顯,上課品質並不好的情形下再繼續也很勉強自己。

比起以前會希望可以嘗試那些過往避開的任務,現在更像是果斷選擇真正能負擔的那些 — — 我還在學著如何認清自己的個性、優勢與劣勢,並不再期待自己能因為嘗試那些任務以後就變成更好的人;大方承認自己做不到、說「沒辦法」還是更率直了些。

Source: freepik

或者從另一方面來說,不會再強求自己要把一件事努力地、投入全部地完成,而是果斷承認自己「做不到」。這個「做不到」指的是在時間、能力、預算等有限的情形下,總是會有些事無法達成 — — 如果一個人只要做一件事,那每一天、無時無刻都砸在這件事上當然無所謂,例如讀學測時寫題目;但現在多數時候大家都是有限的時間、複數件任務在身,為自己設下停止碰壁、起身求救的時間點才是明智的選擇。

過了一年,我終於肯承認「接納自己的樣子,更果決地用準確的形容詞描述自己,無論好壞都不能逃避,才不會一直碰壁。」這也延伸到與人相處的時候:相信「放棄別人的眼光、不會每個人都愛你」,想起來比期待大家要對自己有正面評價還來的可行。畢竟每個人善良的額度只夠給最值得的人,最終我想還是只在乎最值得在乎的人就好,例如家人、同目標的夥伴。

剩下的、其他的呢?好的評價聽到固然開心,不好的倒也不必放在心上 — — 他們的看法只是他們的說詞,避免不必要的爭吵但在必要時勇敢地反對吧。

那些心中清楚理由的選擇,只要別傷害別人便一切都好。

一切波瀾,不過漣漪

我們在觸控螢幕上放大縮小,照片解析度隨著我們的手勢一覽無遺。情緒好像也是,當時不斷過度檢視的感受充滿痛苦,赤裸的自我厭惡、想逃避的那些日子⋯⋯溺水的自己要慢慢找到揮動四肢的節奏,燃後抓起岸邊的繩索,狼狽卻有幸地上岸了。

回想那些浪潮,經歷後都只是一波波漣漪。旅人寫下故事,一陣潮水淹沒凌亂的腳印,重新在跌倒的地方站起,然後慢慢展開步伐。

結尾:學會堅持、好好生活

搬離宿舍展開單人房的住宿生活,一切自己打點很踏實。雖然多了些小瑣事要注意,例如仔細地做好回收、安排好清理垃圾的時間,我總是會在睡前架好窗簾,阻擋光線影響睡眠,為自己的生活負責;在房間裡鋪上巧拼、根據習慣在合適的位置準備層架與掛勾,把收納空間用到極致。

每天即時在手機記下應該做的事,然後整理、排列,在未來的日子裡寫下某個時刻的進行式,想辦法努力學會讓人生更有規劃,我這麼期待自己辦到。我倏地發現自己錯過很多值得利用的時光,或是在夜晚複習著一天的生活,我不斷問著自己:「你真的知道為什麼現在的生活是這樣嗎?你知道真正的目標是什麼、在哪裡、怎麼取得嗎?」

在每一次困惑、疲憊、反省中,不停的自我懷疑和責備始終在腦中喧嘩著。比起過往為了這些聲音而感到焦躁、厭煩,我似乎更願意傾聽這些抽象又難以回答的問題,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竭盡心力的拼搏。

「因為期盼,所以堅定著目標往前;因為徬徨,所以重複著愛的語言。」

落地的那刻,不過是心態的轉變而已。

--

--

Laurie Lu
Laurie Lu

Written by Laurie Lu

對 HCI、行銷、專案管理有興趣的臺灣大學生,閒暇時喜歡看動漫和文學。